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唯美的法国浪漫八景,你去旅行过了吗?

2022-11-29 12:50:40 404

摘要:1、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圣米歇尔山修道院”位于圣米歇尔山上。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在法国北部诺曼地和布列塔尼之间的海面上,高约80米。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山上的修道院和大教堂更在基督教...

1、圣米歇尔山修道院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位于圣米歇尔山上。圣米歇尔山是天主教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冈之外的第三大圣地,在法国北部诺曼地和布列塔尼之间的海面上,高约80米。圣米歇尔山经大自然的造化,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山上的修道院和大教堂更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自708年,阿夫朗什镇主教奥伯特遇大天使米歇尔显灵,并在其脑颅上点开一个洞,奥伯特在岛上最高处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献给大天使米歇尔,成为朝圣中心。拿破仑执政期间,修道院也曾作为国家监狱。

修道院的教堂始建于1023年,整个工程持续了近百年才结束。塔楼与中殿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保留了最初的风貌。因为教堂高耸于圣米歇尔山顶(当时还没有修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尖顶),不久便被雷电击中,引起大火,而且平均每隔25至30年岛上就会发生大火灾。

1204年法兰西将诺曼底吞并后,圣米歇尔被人纵火焚烧,老修道院被完全烧毁。1211年法国国王菲力浦二世下令修建一个新的修道院,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闻名遐迩的拉梅维耶尔(意为"奇迹")修道院。显然,菲力浦二世想以此来向大天使米歇尔及被焚毁的修道院赎罪。最终仅耗时17年(对那个年代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就完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杰作,至今它仍被公认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百年战争期间(1337年-1453年),圣米歇尔岛始终未被英国人占领,它鼓舞着圣女贞德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战争结束后,圣米歇尔山声名远扬。这时正值难以解释的大规模的儿童朝圣高峰时期。几千名7岁~15岁的男孩女孩离开家乡和父母亲人前往圣米歇尔山朝圣。上天神秘的呼唤将他们从欧洲各地召集到一起。他们两人一排列成整齐的纵队穿越法国,口中高喊"为了上帝我们前进,向着圣米歇尔山前进!"孩子们的父母甚至不敢出面干预这势不可挡的朝圣。一位父亲曾试图阻止自己的孩子参加朝圣,他只是在心里呼喊"我以魔鬼的名分祈求,孩子回家吧!"可是他就莫名其妙地晕倒了。还有一位朝圣者的母亲也曾竭力阻止孩子,却从此变得又聋又哑。参加朝圣的许多孩子惨死于途中,有的被冻死,可怜的父母们惊恐万状却不知所措。最终还是宗教当局出面干涉,谴责这场狂热的儿童朝圣。

1469年路德维希十一世设立了大天使米歇尔骑士勋章,而1472年又下令在修道院最潮湿的一间屋子里安上"臭名昭著"的铁笼子,囚禁最危险的犯人。铁笼子用铁链拴在拱门上,囚犯每移动一步,铁笼子就会摇晃起来。一旦被关进去,囚犯就没有任何生的希望。无论以慈悲为怀的修士们怎样努力,囚犯最终会很快发疯,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惨无人道的铁笼子为法国国王效忠了300年之久,许多仁人志士惨死其中。最后一个被铁笼子折磨而死的是维克多·杜布尔。他是一名记者,1745年因发表抨击路德维希十五世的文章而被判刑入狱,被监禁一年后死于狱中。1777年"臭名昭著"的铁笼子才被彻底废除。拿破仑执政期间,修道院也曾作为国家监狱,直至1863年才关闭,同时宣布为国家所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哥特式的尖顶和500公斤重的大天使米歇尔手持利剑的镀金雕像,是1879年才添加上的。到如今,修道院虽然经诸多建筑师设计改建,但依旧保持着朴实无华、古色古香的格调。

2、里维埃拉的蔚蓝色海岸线

里维埃拉(Riviera),地中海沿岸区域。包括意大利的波嫩泰、勒万特和法国的蓝岸地区。北部因有海滨山脉和利古尔诸山作为屏障,,但从全年看,阳光充足,降雪日和阴雨日都很少。由于受这种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区内植物种类很多,花卉四季均可栽种,岸边景象嵯峨壮丽,海上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度假避寒。区内主要游览城市有戛纳、瑞昂莱潘、尼斯、芒通、昂蒂布、圣雷莫、拉巴洛、阿拉西奥、博尔迪盖拉、圣马格丽塔、东塞斯特里和莱万托等。

3、吉维尼小镇

吉维尼位于巴黎正西方向70公里的上诺曼底省,在塞纳河谷的一个小山坡上,周围是葱郁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场,村前是一片略有倾斜的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塞纳河边。

据说当年莫奈曾在巴黎近郊塞纳河沿岸的多个村子租房,对周围环境均不甚满意。1883年4月的一天,他乘坐从维尔侬到加斯尼的小火车,在车门处发现了烂漫花丛中的吉维尼,就像寻觅的少年终于找到了心仪的情人,莫奈一见钟情,当机立断,立即举家迁居此地,而且一住就是43年,直至去世。据统计,每年有50万游客来此参观,相对于仅千把人的小村子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从人口和地位来说,吉维尼是法国最基层的无足轻重的小村子,但它却因为有“仙”曾在此留下足迹而名扬天下。吉维尼之名乃因莫奈之故地。

莫奈的房子是一栋粉墙绿窗青瓦的二层小楼,原为一处农舍。如今,墙上挂出的是莫奈最著名的代表作的复制品及他精心收藏的231幅日本浮世绘。当年莫奈刚搬来吉维尼时,经济上十分窘迫,他只是租房而住。后来他成名成家,作品价格一路攀升后,才于1890年将房子买下。

除了他的画作,莫奈最为得意的是他的园子。莫奈的园子包括两部分,即花园和水园。花园又称诺曼底园,位于房前,呈长方形,占地约一公顷,原为菜园和果园,莫奈买下房子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因他酷爱花草,于是砍掉了门前的松树,建造了温室,在此养花种草。他雇佣了五个园丁为其打理花园。诺曼底园其实并没有诺曼底的植物,大部分为莫奈从巴黎的花草商那里购得的从日本引进的花草。“我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花园里,”莫奈说,但是“我真高兴。”花园不仅是莫奈养花种草的大实验室,也是他创作的素材。养花和作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莫奈自己也说,“除了园艺和作画,我一无所长。”莫奈种花不是按照花的品种分种在不同地方,而是将各种花,从最普通的到最稀有的混在一起种植,可谓“鱼龙混杂”。因各品种开花的时节不同,这样,从4月到10月,每月都有花开花谢。莫奈是一位颜色大师,对各种有着极为细微差别的颜色有着极强的感知力和分辨力,也许正是为了体会各种颜色的差别和效果,他才花费如此巨大的心血布置着自己的花园。

1893年他又买下铁路另一侧的一块土地,挖坑引水,种树修桥,建成水园。花园与水园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花园开放热烈,水园静谧深沉;花园规则有序,水园曲折幽远。水园里面垂柳依依,竹叶青青,树木参天,曲径通幽,几座绿色小桥跨于如镜的池水之上,水园的规划处处流露着日本园林的影子,给人一种参禅入定之感。水园中种满了睡莲,若是开花时节可称得上真正的“莲花池”。精心规划布置水园成为莫奈创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莫奈刚到吉维尼时还主要在附近的乡间寻找素材,他每天清晨五点钟起床,漫步于附近的河边、小路、田野和山坡,捕捉和体味着早晚间光与影变幻的转瞬即逝的效果或印象,后来他完全退居水园,完成了他那著名的日本桥系列和睡莲系列。莫奈对水的透明性和反射性尤为着迷,他的画以水为界分为三部分,一为水上景物部分,二为水面漂浮物及倒影部分,三为水下景物部分,甚至可以看到“鱼翔浅底”的效果。

莫奈如此煞费苦心地在其居住之地修建花园和水园并非偶然,花和水是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两大主题。莫奈早期的作品还相当传统,既有人,又有物,还有景,但已经显示出“莫翁之意不在‘人’,在乎花水之间也”的苗头,人只是一种点缀。后来,他先把人、再把物从其画中驱逐出去,只专注于景、户外之景,或更确切地说花和水的创作。他的画捕捉的是花与水在光的闪烁与风的流动中变幻颤动的瞬时效果,色彩也越来越明亮和鲜艳。为了追求这种瞬时效果,他的创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原来的作品,各幅均为独立的内容,后来他却对同一素材在同一角度作反复数次的描绘。面对同样的睡莲垂柳、小桥湖水,他要画出它们在不同时间(早中晚)、不同天气(阴晴雨)等外在条件下的细微差别,形成了往往由十数幅同一主题的作品构成的系列,使其创作变为一种“文体练习”,将其印象派效果推向极至。

也许是一种巧合,莫奈迁居吉维尼的1883年也是其命运发生转机的一年。此前,他的画几乎无人喝彩,收获的只是嘲弄和讥笑。此后,越来越多的人从他的近看模糊一团的“颜料渣”(当时评论界对其作品的评价)中看到了异乎寻常的才华,他声名鹊起,画价扶摇直上。盛名之下的莫奈仍一如既往地远离着灯红酒绿、众声喧哗的巴黎,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位吉维尼的隐士几乎一直呆在乡间的蓝天绿草、繁花清水之间,过着莳花弄草的“花痴”生活,执着地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园地。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地向外辐射,不仅成为印象派之父,也成为现代绘画的先驱。

参观者主要是来自两个国家的游客。一是装束随意、快乐活泼的美国人。继莫奈之后,自1887年至20世纪初,大批画家(前后有一百多位),大部分为美国画家也被吉维尼的安静和美景所吸引,纷纷搬至此地,使吉维尼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村。1992年,美国企业家和收藏家丹尼尔J·泰拉在该村建造了美国艺术博物馆,陈列着上个世纪之交生活于该村的美国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二战期间,莫奈故居严重荒废,继承家产的莫奈的儿子米歇尔无力修复,遂于1966年将其捐赠给国家美术学院。后来正是靠了美国人的慷慨捐资,故居才得以按照原样修葺一新。所以美国人对吉维尼情有独钟。另一类是穿着整齐、表情严肃的日本人。莫奈生前酷爱日本艺术,尤爱收藏浮世绘。1862年的世界博览会将浮世绘介绍至欧洲,收藏浮世绘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每位印象派画家都有自己的藏品。因此,日本人来法国也必到吉维尼。

4、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强化中央集权。两次进行战争,晚年国库空虚,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巴洛克是17~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效果,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以及强烈的色彩,常用曲线穿插和椭圆形空间〕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yì)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情,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赛纳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赴宴。富盖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在大革命后变得默默无闻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miǎn)某些国家的君主即位时所举行的仪式,把皇冠戴在君主头上。典礼;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此外,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二百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利浦(1773—1850)起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他艺术珍品。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元首和外交使节。

5、阿尔卑斯山下的安纳西小镇

安纳西位于日内瓦与尚贝里(Chambery)之间,10-19世纪深受这两个城镇的影响。安纳西一开始是日内瓦地区的首府,后来被转让给日内瓦伯爵(Counts of Geneva)。1401年,安纳西又被合并到萨瓦王室,萨瓦国王把安纳西作为Genevios,Fancigny和Beaufortain的首府。随着加尔文教派(Calvinism)的发展,安纳西成为了反宗教改革运动(Counter-Reformation)的中心,日内瓦主教也迁移到了安纳西。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期间,安纳西同萨瓦区一起被法国占领。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Bourbon Restoration)之后,安纳西被还给撒丁王国(Kingdom of Sardinia)。法国于1860年吞并萨瓦地区,安纳西也成为了上萨瓦省的首府。.

出生于1567年的圣弗朗斯瓦德萨拉主教(Francis of Sales)于1602年-1622年任安纳西的主教,其在为期间进一步提升了安纳西的宗教性与权威性,使安纳西成为“萨瓦的罗马”。安纳溪小镇

安纳西是1949年第二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谈判的举办地。

6、香槟省

香槟区位于巴黎西北部不足200公里的地方,它是法国葡萄酒最有名的三大产区(波尔多、勃艮第和香槟区)之一。凯歌(Veuve Clicquot)、酩悦(Moët & Chandon)、瑞纳特(Ruinart)、库克(Krug)、波美洛(Pommery)和香槟王(Dom Pérignon)这些品牌都来自这里。

香槟地区(Champagne)在法国巴黎以东,兰斯市(Reims)周围,包括马恩省(Marne)、埃纳省(Aisne)和奥布省(Aube)的一部分区域。香槟地区是香槟酒的产地,根据法国法律只有香槟地区出产的香槟酒才能称为香槟酒,其他地区出产的同类酒只能称为“发泡葡萄酒”。

香槟地域从公元纪年开始就种植葡萄。虽然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但它的特征很早便被人们认知,对原产地监控命名的保护也是最早的。

香槟原产地命名保证所有Champagne(香槟酒)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享有纯正、优质与梦想……

香槟省是法国葡萄种植区最靠北部的地区。照常理而言,这里的气候并不是很适合种植葡萄。

相比较波尔多每年2000小时和勃艮第每年1900小时的日照时间,香槟省的日照时间很短暂:每年只有1650小时。这里气温较低,年平均温度只有10,5°C,冬天非常冷。葡萄植株需要生活在至少9°C以上的环境才能让葡萄成熟。平均温度如此低,遇到颗粒不收的寒冬也是常见的事。总的来说,这里的气候是受到海洋影响的大陆型气候。

然而,香槟省仍然拥有两个好条件:降雨量适中而有规律;土质良好——主要由七千万年前海洋退化留下的白垩物质组成。白垩土质在调节土地水含量方面很有价值。在干燥的季节,它仍能够把水分锁住;在雨量充沛的季节,它又能够大量吸收水分。所以,葡萄植株的根部常年能在地底吸收到水分。

7、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又译史特拉斯堡),法国东部城市,阿尔萨斯大区(Région Alsace)的首府和下莱茵省(Bas Rhin,67号省)的省会。斯特拉斯堡是法国第七大城市,也是法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市区位于莱茵河西岸,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斯特拉斯堡远离海岸线,但仍然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于非典型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历史上,斯特拉斯堡处于多个民族活动范围的重合地带。从最初的凯尔特,再到高卢、日耳曼以及后来的法兰克、查理曼,这些民族都在斯特拉斯堡留下了足迹。十九时期中期开始则逐渐成为了德法长期争夺的焦点。二战后,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欧洲反贪局及欧洲议会等多个欧盟合作组织均在斯特拉斯堡设立总部。

斯特拉斯堡属于法国领土。但是在历史上,德国和法国曾多次交替拥有对斯特拉斯堡的主权,因而该市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法两国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

罗马帝国曾在斯特拉斯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军事哨所,名为阿让托拉通,属于上日尔曼行省。这个地名在前12年首次被提及。自从4世纪起,该市就成为斯特拉斯堡总主教的驻地。357年,阿拉曼人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中与罗马作战,被后来的罗马皇帝尤利安击败,他们的国王也被俘。366年1月2日,大批阿拉曼人穿过封冻的莱茵河,入侵罗马帝国。5世纪初,阿拉曼人已经穿过莱茵河,征服并定居在今天阿尔萨斯和瑞士大部分地区。 在5世纪,该市接连被阿拉曼人、匈奴人和法兰克人占领。842年,包括三种文本(拉丁文、德文和一种古法文)的斯特拉斯堡誓言在此签署。923年,洛林公爵将斯特拉斯堡交给德国国王亨利一世,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斯特拉斯堡的早期历史中,总主教与市民之间发生过长期的冲突。1262年,市民一方获得胜利,国王士瓦本的腓力普恩准斯特拉斯堡获得帝国自由城市的地位。1332年革命后,同业公会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共和国。1348年的黑死病后,1349年2月14日,发生了可怕的大屠杀,2,500-3,000名犹太人被公开烧死,其余人被驱逐出该市。在必须离开城市的时刻,传令官吹响了法国号。直到18世纪末,还不准许犹太人在晚上10点以后留在市内。 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于12世纪,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楼尚未完工),是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超过了吉萨大金字塔。1520年代宗教改革期间,该市接受了马丁·路德的教导,他的追随者在下一个世纪创建了斯特拉斯堡大学,新教清除偶像的主张导致许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毁。斯特拉斯堡是人文主义学术中心和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的印刷中心,它在知识与政治方面,对新教在德国西南部确立其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1530年,在帝国奥格斯堡会议上, 斯特拉斯堡和另外4个自由城市一起呈递了一份表明他们新教信仰的信条,不过与他们呈交给查理五世的奥格斯堡信纲略有不同。16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宪法改革以后,成立了帝国循环(Reichskreis),斯特拉斯堡成为帝国西南部的上莱茵循环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供养军队监督造币、确保公共安全。

斯特拉斯堡自由市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保持中立。1681年9月,斯特拉斯堡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夺取,这次吞并得到了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的承认。1685年,法国公布枫丹白露法令,宣布废除1598年的南特敕令,官方的宗教不宽容政策导致许多新教徒被逐出斯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也从路德会手中交给罗马天主教。德语的路德会大学一直坚持到法国革命,其中著名的学生有歌德和赫尔德。

法国革命期间,在1792年4月25日,德利斯勒(Claude-Joseph Rouget de L"Isle)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进晚餐时,谱写了莱茵守军战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即后来的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不过,法国革命也废除了斯特拉斯堡的自由市地位。激进的雅各宾俱乐部用铁腕手段统治该市,直到罗伯斯庇尔倒台后才被推翻。这段时期内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不是被摧毁就是被严重损坏。主教座堂损失了数百雕像(19世纪时又加以复制),并且提议要拆除教堂尖顶,因为它损害了平等原则。教堂尖顶保住了,不过市民们给它戴了一顶弗里吉亚无边便帽(现在早已丢失)。

随着工商业的增长,该市人口在19世纪增长了三倍,达到15万人。在普法战争和斯特拉斯堡包围战期间,该市受到普鲁士军队的猛烈炮击。1870年8月24日,美术博物馆和市立图书馆被大火烧毁,市立图书馆位于哥特式的前多明我会教堂内,独家收藏中世纪手稿(包括著名的快乐花园,Hortus deliciarum)、罕见的文艺复兴时代书籍和古罗马文物。1871年战争结束后,根据《法兰克福条约》的规定,该市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一部分。德国统治时期,斯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并新建了一个豪华的新城(Neue Stadt),包括一个新的博物馆和新的图书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击败,根据《凡尔赛条约》,斯特拉斯堡被重新划入法国。

由于曾归属德国47年,斯特拉斯堡有浓重的德语口音。纳粹党据此极力促使德国夺回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法国沦陷以后,该市再次被并入德国。新统治者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将大犹太会堂烧毁并夷为平地,该犹太会堂完成于1890年代末,曾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会堂之一,也是该市的标志建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斯特拉斯堡未受到严重破坏,但在1944年受到了英美轰炸,大片地区被摧毁。1945年,法国军队再次开进斯特拉斯堡,这座城市又重新成为法国领土。今天,一条主要街道以解放日命名。1920年,一个早期的跨国机构,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从曼海姆迁到斯特拉斯堡。1949年,该市被选为欧洲理事会的所在地,1979年,斯特拉斯堡又成为 欧洲议会的所在地,尽管每个月只在斯特拉斯堡举行四天会议,其他事务则在布鲁塞尔处理。议会大厦建于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此前会议在欧洲宫举行,其不凡的内部结构 已经为欧洲的电视观众所熟悉。1992年,德法合作的Arte影视机构在斯特拉斯堡成立。

8、波尔多

波尔多,法国西南部城市、港口。位于加龙河(Garonne)下游,距大西洋98公里。1870、1914和1940年曾为法国政府所在地。

波尔多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大区和吉伦特省首府所在地,是欧洲大西洋沿岸的战略要地。波尔多港是法国连接西非和美洲大陆最近的港口,是西南欧的铁路枢纽。阿基坦大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在全国排名第三,玉米生产居欧盟第一位,鹅肝生产和加工居世界第一。吉伦特省的出口企业有860家,年贸易顺差127亿法郎,出口在全国排名第七。

波尔多坐落在加伦河的南岸,是一个传统的法国城市,它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法国首屈一指。繁忙的港口贸易,又使得它多了很多和外界交流的商机,让这里的人富足起来。

虽为河口港,却在狭长数十公里的吉伦特河的护卫下,免去海洋直接的冲击,港口平静而广阔,既有海洋的无限拓展性,又有平原城市的广大腹地。

波尔多处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有着最适合葡萄生长的气候。常年阳光眷顾,让波尔多形成了大片的葡萄庄园,葡萄酒更是享誉全世界。最著名的就是波尔多的葡萄酒。

维克多·雨果说:“这是一所奇特的城市,原始的,也许还是独特的,把凡尔赛和安特卫普两个城市融合在一起,您就得到了波尔多。”

产区土壤包括黏质石灰岩、黏土、沙土和石灰岩。其中,Pyrénées山地区为砾石土壤。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